1)第802章 神奇的旅长_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勇和他的战士们经过数天的铁路运输,这一天夜晚来到了进出东北的咽喉要道山海关.

  忙完了防寒准备的李大旅长在战士们期待的目光下只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所知道的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后改名山海关,关城不大,中间为钟鼓楼,四面城墙有四个门,南门叫望洋门(站在城门能看到大海),北门叫威远门(威慑北方的游牧民族),东门叫震东门(震慑东北的外敌),西门叫迎恩门(面向北臼城方向).

  山海关当地居民还有一个计算关内和关外距离的简单算法叫"里七外八"意思是山海关距离北京是七百华里,距离沈阳是八百华里,后来经过考证,这个说法基本正确.

  列车停靠了将近一个小时,在加水加煤和检修以后又出发了,出了山海关就算是东北了,而东北的气候和关内是截然不同的.

  没出山海关都叫关里,出了山海关就是关外,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叫法,让战士们大吃一惊的是,没出山海关的时候是感觉气温下降,而一出了山海关则是满地的雪白一片.

  东北下雪了,白天气温在零度以下,夜晚降到零下十几度.

  大家都知道东北冷,下雪什么的都可以理解,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只隔一个城墙,关外下雪关里却没有,这是什么原因.

  当地人也解释不了,反正就是这么奇怪,老百姓说是老天爷安排的,关里和关外好象是两个世界,不但气候有差异,就连人的性格也有区别.包括说话的口音,饮食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

  一出山海关,距离沈阳就只有四百多公里,按现在的行车速度.不到十个小时就能到达.时间看似不长但滋味却很难受,大家终于知道了李勇为什么要多准备防寒装备的原因了.

  棉衣早就换上了.平板车上的战士们猫在卡车的车厢里,把厚实的蓬布全都放了下来,遮挡火车运行时从缝隙里钻进来的寒风.

  北风夹带着雪粒子从所有能钻进来的孔洞向车里渗透,从眼睛都看不到的缝隙里刮进来.战士们低声咒骂着,这该死的雪,怎么感觉象是无孔不入一样.

  这时候客车里则是另一个景象,具有独立取暖装置的燃煤锅炉点火,脚下的暖气管道都是烫手的,车厢里的温度也保持在二十度左右.

  车厢里能放下六十多个战士,也就是说.警卫连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可以不挨冻,其余的就只有在外面和寒风抗衡了.

  在客车里的是警卫一排,排长三牛嘀咕着,这大雪天可真够戗.二,三排的同志们算是遭罪了.

  遭罪也只好是硬挺了,运行中的火车让他们想轮换进来暖和一下的可能都没有,李勇用步话机告诉和战士们在一起的二排长小成和三排长宁二子,实在不行就让战士们站起

  请收藏:https://m.bq8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